Skip to content

2021级-CS/AI-菲(MPhil@USYD)

基本背景

本科专业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康班)

GPA&排名:3.75,rank 20%左右;综测没填不清楚

本科奖学金: 校级二等,其它无

标化: IELTS 6.5、7.0(申请时用的 6.5)

所有申请(成功五个,被拒一个):

  1. MPhil@USYD (Chang Xu's Lab);
  2. MPhil@USYD (Tongliang Liu's Lab);
  3. MSc By Research@Edinburg;
  4. MSc (Imaging, Vision and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)@(Edinburg,HWUK);
  5. MSc 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@NTU;
  6. ~~MSc By Research@IC(1分钟秒拒);~~

最终去向:MPhil@USYD (Chang Xu's Lab)。导师是陶大程的学生,允许我自选研究方向。

研究兴趣:Anything abou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

奖学金:因为中介错过了申奖日期,所以遗憾离场。这也是我最终选择MPhil而不是PhD的原因之一。

联系方式/Email:f-he@163.com

个人主页:‪Yixu Feng‬ - ‪Google 学术搜索‬

申请规划

因为种种因素,想去一些更远的地方,所以目标院校集中在欧洲和澳洲。因为10043,所以加拿大和美国暂时不考虑。个人对 AI + Anything 抱有很高的兴趣,所以申的组都有 AI 相关产出。

申请时间线

中介搞的很乱,这里只说一下大致时间。

2024.06 - 2024.10:套词阶段,广撒网,发了300封邮件。有效回复约40封,积极回复15封。总共套了十所学校。在此期间顺便准备一些基本的申报文件:简历,Research Proposal,本科成绩,均分证明,推荐信,在读证明,实习证明。这些在之前的 RP 中都有介绍,因此不再赘述。

2024.11:最终根据积极回复,选择了Edin、IC、UvA(出于安全考虑,后放弃UvA)作为第一梯队申请。这里放弃了瑞士的 ETH 和 EPFL(这两所学校反而是积极回复最多的),原因是 ETH 出具了一份类似10043的文件。

2024.12.05:根据别人推荐,想试试澳洲,选择了悉尼大学的六个老师,阿德莱德的五个老师(根据线人情报,阿莱现在已经不要西工大的学生来读 MPhil 或 PhD 了)。

2024.12.06 - 2024.12.22: 悉尼的所有老师均为正面回复。其中 Tongliang Liu 和 Chang Xu 在面试后直接给了口头Offer。两位老师也是 CSRanking 中,澳洲的 AI 榜单前两名。这里由于中介一致在拖澳洲申请,直到圣诞节后才提交。而澳洲的RTP奖学金则在圣诞节前就截止审核,下次则要等到来年九月。所以最后决定自费一年MPhil,同时当作一年试炼期。

2025.01 - 2025.03:收到了如上的五个offer。Tongliang Liu 和 Chang Xu 二选一,最终选择 Chang Xu。

标化

我的英语不是很好,考了三次雅思都是 6.5。个人感觉比剑雅上的要难很多,可能是2024年底的雅思改革,给改难了。这里推荐后来者不要再背题库了,因为2025年初改革,雅思将无口语写作题库。

校内项目经历

比较多,我大致分为如下两类。

科研经历 (2023.3 - 至今):

  1. 主线任务:CVPR2025录用,Github Star 400+(被拒三次,都是逆天理由)。

  2. 支线任务:CVPR NTIRE 2024 Oral 一作,CVPR NTIRE 2025 共一(还有一篇三作,那个不重要)。

  3. 科研比赛:CVPR NTIRE 2025 低光增强赛道第一,CVPR NTIRE 2025 RAW HDR 赛道第二,CVPR NTIRE 2024 低光增强赛道第四。

  4. 专利:利用比赛模型申了两个专利。

  5. Hugging Face 模型 Image to Image 总榜第25名,在我前面的是ControlNet,Stable Diffusion什么的,没想到这个意外地有用。

  6. IEEE TMM、NIPS、CVPR Reviewer。

比赛经历(2022.06 - 至今):

  1. 和伟大的 2020级-计科-蒋晓天(ES MSc@KTH) - NPU2World 参加了龙芯杯,但拿了三等奖,感觉差一点就可以二等。呃呃呃呃呃,我的问题。

  2. OS大赛LA赛道一等奖。

  3. 一些乱七八糟,且个人感觉没用的比赛:互联网+,美赛,学科竞赛,三航杯...... 这里不提具体的奖项和名次了,因为对拿offer用不出大。
  4. 利用比赛拿了两个软著。

校外实习经历

  1. 自己找的小型企业 AI 相关的岗位实习,共有两段经历,各一个月;
  2. 自行申请了几个软著,是一些平时写的软件和脚本。
  3. 因为澳洲 RTP 奖学金有一项 Art 也可以加分,所以平时搞一些艺术作品也是有用的。我在这里写了某个艺术展和海报(艺名,跪求别开盒)。

本校实验室

小导:Qingsen Yan

大导:Yanning Zhang

是我在本科科研双选会找的老师。

我的故事/申请季经验

个人情感向输出,小众且参考价值不大,所以我这里写短一些。

高中:中美项目联培,16岁参加了SAT,具体分数忘了,但还可以。后因为没钱,所以从美国回来考上了西工大(刚开始回来的时候分数不太行,想去学艺术来着)。

大一:一眼看到头了,还是出国吧。(主要原因:提升 GPA 还不如我刷会 B 站开心)

大二:出国比较看重科研,那我试试搞一下。龙芯杯遇到了伟大的蒋巨,发现他也是想出国的,因此更加确定出国可以拓展自己的人生。

大三:CVPR Oral,OS Rank#1。这一年有点累,但还挺开心。

大四:开始申请,同时继续科研。

以上的经历其实比较水到渠成,没经历什么波折,没有什么故事。GPA四年都是3.75,比较稳定。现在在大脑中也回忆不起当时的心情,可能是本身这些经历没留下什么大痕迹。

申请经验

别找中介,还不如群友管用。把 DP 看完学到的,够中介学一辈子。

套磁经验

我选择的是让中介广撒网,只要和 AI 有点关系的老师都发了邮件,所以发了大概300封。有趣的是,有一个退休的,和 AI 没关系的老头,写了一封长邮件来骂我,可能是更年期了。

科研经验(自驱力)

大一:我想学 CV,看 B 站了解一下。

大二:这个 ChatGPT 有点牛啊,看 B 站了解一下。

大三:B 站开始给我推送 AI 论文了,刷到有意思的就去 Arxiv 上搜一下。

大四:B 站开始给我推送各种领域的论文了,刷到有意思的去 Arxiv 上读一下,看看是不是夸大营销。

论文经验

我选择的 Qingsen Yan 作为科研导师。组里的 Cheng Zhang 博士一直在刚开始开组会的时候帮我答疑,论文的初稿是两位帮忙反复修改的。写论文需要时间的积累,把论文写的通俗易懂,比攒 idea 还要重要。

现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练习,已经可以直接上手用英文写论文了。总之就是需要时间的积累,没什么捷径可以走,多看多写,量变引起质变。

小吐槽一句:Prof. Yan 这边在收我的时候还只能让我去租用显卡报销,然而后面实在是太难搞了,所以我就直接在笔记本上跑模型。CVPR 的模型是我用笔记本跑出来的。现在组里的资源好了一些,有了一个 8 张 4090 的集群。

FAQ

我想不出来,有问题请联系我的邮箱。